古印度摩揭陀國 - 孔雀王朝 - 阿育王(阿輸迦大帝)
 

阿育王(阿輸迦大帝)

         摩揭陀(梵語:मगध,magádha,或譯為摩揭、摩竭陀、摩羯陀)古代中印度的一個重要王國。佛陀一生多半在摩揭陀:佛教史上的王舍城結集,華氏城結集,都在摩揭陀,因此摩揭陀是印度重要佛教聖地之一。唐朝貞觀年間,高僧玄奘往印度取經,曾路經此地,在《大唐西域記》一書中專辟二卷詳述。

簡介

         摩揭陀位於恆河中下游地區,大體相當於今比哈爾邦的中南部。在不同王朝統治下,摩揭陀王國的疆域有很大變化,有時以摩揭陀為核心區域的政權會擴張為囊括整個北印乃至南印部分地區的大帝國。在早期吠陀文化時代,摩揭陀尚被視為落後地區。摩揭陀的早期王朝世系均不可考,雖然往世書中保留了一份極不可信的王表;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摩揭陀國王妖連也曾作為一個強大的反面人物出現。摩揭陀真正清晰的歷史開始於頻毗娑羅(瓶沙王)統治時期,這主要是由於佛教和耆那教文獻保留了許多關於他的資料。頻毗娑羅統治下的摩揭陀是北印的一大強國,也是所謂「印度十六雄國」之一。
         頻毗娑羅時代的摩揭陀都於王舍城(今拉傑吉爾)。由於摩揭陀具備易守難攻的地理條件,它逐漸在十六雄國中取得了優勢地位。頻毗娑羅在位時已經開始向外擴張,向東吞併了同為十六雄國之一的鴦伽,並與西北方的憍薩羅和東北的弗栗恃建立了聯姻關係。在頻毗娑羅之子阿闍世(未生怨王)統治時代,摩揭陀進一步擴張,利用陰謀奪取了弗栗恃,並迫使憍薩羅臣服。頻毗娑羅和阿闍世廣泛關注當時印度活躍的思想界,佛教和耆那教文獻都聲稱他們是本教的支持者。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結集據說就是在阿闍世贊助下舉辦的。阿闍世之子優陀夷將都城遷至華氏城。優陀夷之後的國王據說都是些殺父篡位者,統治昏庸殘暴,終於被貴族和市民所推翻。一個大臣悉輸那伽被選舉為新國王,開始了幼龍王朝的統治。悉輸那伽之子黑阿育王扶持佛教,並贊助舉行了佛教的第二次結集。在黑阿育王死後,他的年幼的兒子們被大將大紅蓮難陀推翻,後者建立了難陀王朝。
         難陀王朝是摩揭陀又一次大擴張時代,其擴張所及遠遠超出了摩揭陀的核心範圍。儘管關於這個王朝的一切都晦暗不明,歷史學家仍然確信,至少在大紅蓮難陀統治時期摩揭陀進行了大規模的武力開邊。這包括徹底征服憍薩羅,向東南擴張至今奧里薩邦;根據銘文顯示,大紅蓮難陀的權威甚至及於德干。根據傳統說法,在大紅蓮難陀死後,王位由他的8個兒子先後繼承;在他們的統治下,政權的能力逐漸衰弱。難陀王朝的最後一個統治者是達那·難陀,一般認為他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入侵時的摩揭陀國王;根據希臘人的說法,這個國王擁有相當可觀的軍事實力。但由於他的統治非常殘暴,終於導致民眾暴亂,一個叫旃陀羅笈多的冒險家乘機推翻了難陀王朝。
         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孔雀王朝是印度第一個可以明確確定年代的王朝,這是由於該王朝與希臘化世界保持着密切聯繫,使現代研究者可以通過能夠明確確定年限的各希臘化國家留下的資料來推斷孔雀王朝的情況。孔雀王朝以前的印度各王朝的具體存在時間只能靠估計,而不同學者的估計結果可能相差數百年之多。旃陀羅笈多在獲得政權後立刻派兵攻打亞歷山大在印度河流域留下的一些軍隊,奪取旁遮普,迅速統一了整個北印度。之後,他阻止了企圖恢復希臘人在西北印度的統治的亞歷山大諸繼業者之一塞琉古;旃陀羅笈多與塞琉古簽訂和約,使孔雀王朝獲得了部分中亞,實際上形成了孔雀王朝對亞洲希臘化國家的優勢地位。
前273年阿育王繼位,成為佛教的大保護者。
前185年至前73年巽伽王朝
320年至550年笈多王朝
627年高僧玄奘往印度取經,曾路經此地。「摩揭陀國,周千餘里……崇重志學,尊敬佛法。伽藍五十餘所,僧徒萬有餘,並多宗習大乘法教。」
641年摩揭陀戒日王派使者到唐朝。唐太宗派雲騎尉粱懷璥出使摩揭陀。
648年唐太宗派正使王玄策、副使蔣師仁出使摩揭陀。

歷代君主

訶黎王朝


第一個完全可信的國王是頻毗娑羅;頻毗娑羅以後諸王的世系,來自斯里蘭卡《大史》
1.頻毗娑羅(在位52年)
2.阿闍世(在位32年)
3.優陀夷(在位16年)
4.阿兔樓陀
5.文荼(阿兔樓陀與文荼合在一起在位8年)
6.那伽都沙迦(都沙迦,在位24年)

幼龍王朝

1.悉輸那伽(龍種,在位18年)
2.迦羅輸伽(黑阿育王,在位28年)
3.黑阿育王的十個兒子(在位22年)
非常混亂的歷史;大紅蓮難陀也許沒有立刻篡位,而是繼續以黑阿育王的某個兒子為傀儡

難陀王朝

         據《大史》,難陀王朝總共只統治了22年;大紅蓮難陀的兒子的數量,是通過《大史》將整個王朝稱為「九難陀」推出來的
摩訶坡德摩·難陀(大紅蓮難陀)
大紅蓮難陀的8個兒子:
達那·難陀

孔雀王朝的最大疆域範圍(深藍)附庸國(淺藍)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梵語:मौर्य राजवंश,約前324年至約前185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這時,月護王(旃陀羅笈多)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他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由於他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月護王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說孔雀一詞來源於其梵語發音(mayūra)與月護王的母親的名字發音相近。月護王統治末年(前298年),人口達到1870萬人
到了月護王兒子賓頭娑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逹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阿育王就是這強大王朝的繼承者之一。
         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統一了除了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人口在前250年達2650萬人。並將佛教定為國教,到處派遣傳教師至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末年,王權衰落,印度重新分裂為許多國家。西元前一世紀與西元一世紀間,大月氏中的一個叫貴霜的部落攻入印度北部,不僅佔領旁遮普,而且據有喀什米爾,印度河流域及恆河上游阿富汗以及中國西域的一部,建立強大的貴霜王朝。公元二世紀中葉,貴霜王朝迦膩色迦 (Kanishka,公元123-153年)時不可一世,促進東西文化交流。 孔雀王朝約前185年為巽伽王朝所取代,當時最後一王巨車王的軍隊首領華友篡奪了政權。據說孔雀王朝仍然有後代在摩揭陀作為藩王留存下來。在玄奘訪問印度的時代,摩揭陀地區有一個叫滿胄王的小王公自稱是孔雀王朝的末裔,雖然這可信度是很低的,因為當時有許多王公都冒充是孔雀家族的後代。

阿育王(阿輸迦大帝)

         阿育王(梵語:अशोक Ash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約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後世稱為佛教護法。

即位之初

         根據佛經記載,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 ,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不久阿育王篤信佛教(有人說是受佛教徒的異母弟影響;也有說是受沙門的影響)。在約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度全境。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而採用佛法征服。但似乎阿育王之後亦沒完全改變暴力與專制,他曾將數萬分那婆陀那國的拜偶像外道屠殺,據記載因為此事導致阿育王的老師亦被當是外道屠殺了,於是阿育王再改變了。他並不像狄奧多西一世那樣,使自己的信仰定為國教,也再沒有迫害其它教派的具體記載,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所以後來的人都認為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稱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
 

公元前1世紀的轉輪聖王像 現存的位於毘舍離的阿育王石柱

宣揚佛教

         現存的位於毘舍離的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為了推廣佛教,並為了要求人們遵守理法,在國內建立了許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諭,稱為「法敕」。法敕多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為人誠實等,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稱為「天親仁顏大王」。
阿育王作為佛教徒大力宣揚佛法。他禁止無益的殺生,為平民建立醫院,為旅客建立休息的場所,對貧民施捨,並且親自朝拜佛陀的聖跡,建立了許多佛塔。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期間 ,共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華氏城由帝須長老舉行第三次佛教結集,使佛教成為了印度全國性的宗教。他還向周邊國家派出許多傳教團,使佛教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錫蘭的傳教,使斯里蘭卡至今都是南傳佛教的中心。依據語言學家季羨林的考據,阿育王所傳播的佛教,只限於上座部派別。

治國方針

         阿育王的治國方針是基於佛教的精神,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他的這種政策並不是空想主義的,具有相當的現實性。對於羯陵伽國的征戰雖然對其慘狀深有感觸,但是仍然將其土地編入了帝國的版圖。他雖然禁止殺生祭祀,但是沒有廢除死刑。
他雖然是上座部佛教徒,但是在後期對其它宗教也很寬容,容許它們的存在,婆羅門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這種宗教政策,也成為了以後印度君主的傳統。

王位繼承

         阿育王原本指定他的兒子鳩那羅為王儲,但鳩那羅不久即被刺瞎。於是王位便由鳩那羅的侄子達沙拉沙繼承,鳩那羅的兒子三缽羅底被指定繼承達沙拉沙。

家庭已知的妻子:

1.善無續(Asamdhimitra)
2.帝舍羅叉(Tisyaraksa,傳統上被認為是反面人物)

子女:

1.鳩那羅(Kunala)
2.摩哂陀(Mahendra)
3.僧迦密達 (Sangamitta)

孔雀王朝國王一覽(大約在位時份)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賓頭娑羅:前297年 - 前272年
無憂王(阿育王)(阿輸迦):前273年 - 前232年
達沙拉沙:前232年 - 前224年
三缽羅底:前224年 - 前215年
舍利輸迦: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摩:前202年 - 前195年
薩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巨車王:前187年 - 前185年

巽伽王朝

華友王
阿耆尼密多羅
婆蘇逝瑟吒
婆蘇密多羅(世友)
案達羅迦
Pulindaka
瞿沙(妙音王)
伐折羅密多羅(金剛友)
婆伽跋陀羅
提婆菩提

甘婆王朝

婆藪提婆
菩彌密多羅
那羅衍那
Susarman
約在一世紀,案達羅的百乘王朝征服了摩揭陀。

笈多王朝

旃陀羅笈多一世(月護王)
三謨陀羅笈多(海護王)
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
鳩摩羅笈多
塞建陀笈多
那羅僧訶笈多(幼日王)

 

資料來源:wikipedia

 

Copyright © k6desi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VirtualAvenue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