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 六十四卦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事實上是包括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名字的由來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古稱西岐,西周發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也有幾種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3.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取自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乾」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的,思維反映存在,所以思維也應當是不斷變化的,與時俱進的,即天人合一。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8.『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着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9.《繫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
2.時時在變易之中;
3.又保持一種恆常。

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傳統的說法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十翼》被認為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作品。它是對《易經》的詮釋,有十篇,包括:一、彖上傳,二、彖下傳,三、象上傳(又稱「大象」),四、象下傳(又稱「小象」),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十、雜卦傳。但根據記載,《十翼》的分類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類方法並未達致統一。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視為《周易》的一部分。
 


現代的說法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易經》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至於《易傳》,宋代的歐陽修即已懷疑《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清初學者惠棟說:「棟四世咸通漢學,以漢猶近古,去聖未遠故也。《詩》、《禮》毛、鄭,《公羊》何休,傳注具存;《尚書》、《左傳》,偽孔氏全采馬、王,杜元凱根本賈、服;唯《周易》一經,漢學全非。」
 


流傳與學派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着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頤,後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十七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一書,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干寶等另一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結構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yao2)。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稱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

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兌)的卦。

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太極(☯)代表一,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即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
 


八卦

依據現代的二進制,從最底的爻算起,以 1 代表陽,0 代表陰。

分宮卦象次序的變化
1.本體卦
2.初爻變:內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3.第二爻變:內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4.第三爻變:內卦方面,山地、天澤、雷火、風水對調。
5.第四爻變: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6.第五爻變:外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7.第四爻變回原爻(遊魂卦):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8.內卦變回本體卦(歸魂卦):內卦方面,天地、山澤、火水、風雷對調。

遊魂卦: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由行動影響到外在的環境,現在又是外在的環境,又壓迫自己內在的思想發生了變,遊魂就是這樣回來的。

歸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內卦變成原位。

 

易經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記載於《易經》,每一卦的圖像均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

南宋理學家朱熹著有《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上經(三十卦)

乾(拼音:qián ,注音:ㄑㄧㄢˊ ,中古拼音:gien),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組成其六個爻皆為陽。通稱「乾為天」。 代表「天」的形象。置於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相徵"地"的坤卦,序卦傳:天地定位、萬物生焉。

坤(拼音:kūn ,注音:ㄎㄨㄣ ,中古拼音:khuon),六十四卦中排行第二之卦。上下皆是由坤卦組成,六個爻皆是陰爻。通稱為「坤為地」。象徵「大地」、與天共同孕育萬物之生成。


屯(注音:ㄓㄨㄣ,拼音:zhūn ,中古拼音:tryn),六十四卦中排序第三之卦。外卦(上卦)為坎、內卦(下卦)為震。因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雷的震卦,所以通稱為「水雷屯」。 天地定位後萬物生長,屯卦有「盈」「萬物始生」之意。


蒙,六十四卦中第四卦。外卦(上卦)為艮、內卦(下卦)為坎。因為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故通稱「山水蒙」。象徵萬初生,「蒙昧」的狀態。


需,六十四卦中第五卦。外卦(上卦)為坎、內卦(下卦)為乾。因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天的乾卦在下,故通稱為「水天需」。依序卦傳的解釋需為「飲食之道」,指萬物啟蒙後的養育。


訟,六十四卦中第六卦。外卦(上卦)乾、內卦(下卦)坎。因為代表天的乾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是故通稱為「天水訟」。依序卦傳的解釋,為了飲食生活的「需」求,開始會有爭執,是為「爭訟」,是以排序在需卦之後。


師,六十四卦中第七卦。外卦(上卦)坤、內卦(下卦)坎、因為代表地的坤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所以通稱為「地水師」。師為軍隊之意、因為群眾的爭執,減變成「興兵為師」的狀況。


比,六十四卦中第八卦。外卦(上卦)坎、內卦(下卦)坤。因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地的坤卦在下,故通稱為「水地比」。比為比鄰,親近友好之意,起兵興師後同群之人為「比」。


小畜(「畜」,拼音:xù ,注音:ㄒㄩˋ ,中古拼音:hiuk),六十四卦中第九卦。內卦(下卦)乾、外卦(上卦)巽。通稱「風天小畜」。小畜有集合之意,人們親近後開始集合


履,六十四卦中第十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乾。通稱「天澤履」。履為踩踏之意,序卦傳另云:履者禮也。


泰,六十四卦中第十一卦。內卦(下卦)乾、外卦(上卦)坤。通稱「地天泰」。泰為通達之意。


否(拼音:pǐ ,中古拼音:biix),六十四卦中第十二卦。內卦(下卦)坤、外卦(上卦)乾。通稱「天地否」。否為閉「塞」之意。


同人,六十四卦中第十三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乾。通稱「天火同人」。同人是「會同」・「協同」之意。


大有,六十四卦中第十四卦。內卦(下卦)乾、外卦(上卦)、離。通稱「火天大有」。意指大的收穫。


謙,六十四卦中第十五卦。內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坤。通稱「地山謙」。謙為謙遜之意。


豫,六十四卦中第十六卦。內卦(下卦)坤、外卦(上卦)震。通稱「雷地豫」。豫為喜悅之意。


隨,六十四卦中第十七卦。內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兌。通稱「澤雷隨」。隨為跟「隨」之意。


蠱(拼音:gǔ ,中古拼音:kox),六十四卦中第十八卦。內卦(下卦)巽、外卦(上卦)艮。通稱「山風蠱」。蠱,為「腐敗」之意。


臨,六十四卦中第十九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坤。通稱「地澤臨」。臨者,臨近之意。


觀,六十四卦中第廿卦。內卦(下卦)坤、外卦(上卦)巽。通稱「風地觀」。觀者,觀看之意。


噬嗑(拼音:shì hé ,注音:ㄕㄧˋ ㄏㄜˊ ,中古拼音:zjed ghap),六十四卦中第廿一卦。內卦(下卦)震、外卦(上卦)離。通稱「火雷噬嗑」。噬嗑為咬之意。


賁(拼音:bì ,注音:ㄅㄧˋ ,中古拼音:pieh),六十四卦中第廿二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艮。通稱「山火賁」。賁者飾也、裝飾,修飾之意。


剝,六十四卦中第廿三卦。內卦(下卦)坤、外卦(上卦)艮。通稱「山地剝」。剝為「剝」落之意。


復,六十四卦中第廿四卦。內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坤。通稱「地雷復」。復者,回「復」之意。


無妄,六十四卦中第廿五卦。內卦(下卦)震、外卦(上卦)乾。通稱「天雷無妄」。

妄與誠相反,虛偽的意思;無妄 ,即不虛偽。無妄也是無妄之災之意。


大畜,六十四卦中第廿六卦。內卦(下卦)乾、外卦(上卦)艮。通稱「山天大畜」。為「豐收」之意。


頤,六十四卦中第廿七卦。內卦(下卦)震、外卦(上)艮。通稱「山雷頤」。頤為下顎,引伸為吞噬之意。


大過,六十四卦中第廿八卦。內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兌。因為代表澤的兌卦在上、代表風的巽卦在下,是故通稱「澤風大過」。有超越太多、「過猶不及」之意。


坎,六十四卦中第廿九卦。上下卦皆為坎。其代表水,通稱為「坎為水」,意為水窪、「坎」陷之意。


離,六十四卦中第卅卦。上下同為離。離者,為「火」,通稱為「離為火」。亦有「麗」之意。


下經(三十四卦)


咸,六十四卦中第卅一卦。外卦(上卦)兌、內卦(下卦)艮。因為上卦是代表澤的兌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稱為「澤山咸」。為「交感」,互相連結之意。


恆,六十四卦中第卅二卦。外卦(上卦)震、內卦(下卦)巽。因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風的巽卦,是以通稱為「雷風恆」。恆者,「永恆」之意。


遯(拼音:dùn ,中古拼音:duonh),六十四卦中第卅三卦。外卦(上卦)乾、內卦(下卦)艮。因為上卦是代表天的乾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稱為「天山遯」。序卦傳云:遯者,退也。「隱匿」之意。


大壯,六十四卦中第卅四卦。外卦(上卦)震、內卦(下卦)乾。因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天的乾卦,所以通稱為「雷天大壯」。為「陽剛壯盛」之意。


晉,六十四卦中第卅五卦。外卦(上卦)離、內卦(下卦)坤。因為上卦是代表火的離卦、下卦是代表地的坤卦,所以通稱為「火地晉」。序卦傳云:晉者,進也。是「進步」的象徵。


明夷,六十四卦卦第卅六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坤。因為上卦是代表地的坤卦、下卦是代表火的離卦,所以通稱為「地火明夷」。序卦傳云:夷者,傷也。乃光明受到損傷,是故為「黑暗」之象。


家人,六十四卦中第卅七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巽。因為上卦是代表風的巽卦、下卦是代表火的離卦,所以通稱為「風火家人」。序卦傳云:家人,內也。為「齊家」之象。


睽(拼音:kuí ,中古拼音:khue),六十四卦中第卅八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離。因為上卦是代表火的離卦、下卦是代表澤的兌卦,所以通稱為「火澤睽」。序卦傳云:睽者,乖也。為「乖違、違背」之象。


蹇(拼音:jiǎn ,中古拼音:kianx),六十四卦中第卅九卦。內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坎。因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稱為「水山蹇」。序卦傳:蹇者,難也。為「艱難」之意。


解(拼音:jiè ,中古拼音:kreh),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卦。內卦(下卦)坎、外卦(上卦)震。因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所以通稱為「雷水解」。序卦傳:解者,緩也。乃「消除、緩和」之意。


損,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一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艮。因為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卦是代表澤的兌卦,所以通稱為「山澤損」。損,為「減損」之意。


益,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二卦。內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巽。因為上卦是代表風的巽卦、下卦是代表雷的震卦,所以通稱為「風雷益」。益者,「利益」之意。


夬(拼音:guài ,中古拼音:kruad),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三卦。內卦(下卦)乾、外卦(上卦)兌。因為上卦是代表澤的兌卦、下卦是代表天的乾卦,所以通稱為「澤天夬」。夬者,決者。為「決裂」之意。


姤(拼音:gòu ,中古拼音:kuh),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四卦。內卦(下卦)巽、外卦(上卦)乾。因為上卦是代表天的乾卦、下卦是代表風的巽卦,所以通稱為「天風姤」。序卦傳所言:姤,遇也,柔遇剛也。為「相遇、邂逅」之意。


萃(拼音:cuì ,中古拼音:zyih),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五卦。內卦(下卦)坤、外卦(上卦)兌。因為上卦是代表澤的兌卦、下卦是代表地的坤卦,所以通稱為「澤地萃」。序卦傳:萃者,聚也。為「匯聚」之象。


升,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六卦。內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坤。因為上卦是代表地的坤卦、下卦是代表風的巽卦,所以通稱為「地風升」。序卦傳所言:聚而上者,謂之升。為「上升」之象。


困,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七卦。內卦(下卦)坎、外卦(上卦兌。因為上卦是代表澤的兌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所以通稱為「澤水困」。為「受圍困」之象。


井,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八卦。內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坎。因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風的巽卦在下,故通稱「水風井」。為用木桶汲井水之象。代表能「養生民而無窮」。


革,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九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兌。因為代表澤的兌卦在上,代表火的離卦在下,故通稱「澤火革」。序卦傳所言:革,去故也。為「改革、革新、革命」之象。


鼎,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卦。內卦(下卦)巽、外卦(上卦)離。因為代表火的離卦在上、代表風的巽卦在下,故通稱「火風鼎」。序卦傳所言:鼎,取新也。為「鼎新」之意。


震(拼音:zhèn ,注音:ㄓㄣˋ ,中古拼音:cjinh),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一卦。上下卦皆是八卦中的震卦。因為震卦代表「雷」,故通稱為「震為雷」。序卦傳:震者,「動」也。


艮(拼音:gèn ,注音:ㄍㄣˋ ,中古拼音:konh),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二卦。上下卦皆是由八卦中的代表山的艮所組成。因為艮卦代表「山」,故通稱為「艮為山」。艮者,止也。有「高山靜止不動、不動如山」之意。


漸(拼音:jiàn ,中古拼音:ziemx),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三卦。內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巽。因為上卦是代表風的巽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故通稱為「風山漸」。序卦傳:漸者,進也。為「漸進」之意。


歸妹,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四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震。因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澤的兌卦,所以通稱為「雷澤歸妹」。序卦傳云:歸妹,女之終也。形容「女子出嫁」。


豐,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五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震。因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火的離卦,所以通稱為「雷火豐」。為「豐盛」之意。


旅,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六卦。內卦(下卦)艮、外卦(上卦)離。因為上卦是代表火的離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故通稱為「火山旅」。為「探索」之意。


巽(拼音:xùn ,注音:ㄒㄩㄣˋ ,中古拼音:suonh),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七卦。上下卦皆由八卦中代表『風』的巽所組成,因此通稱為「巽為風」。序卦傳云:巽者,入也。象徵風「無孔不入」的特性。


兌(拼音:duì ,注音:ㄉㄨㄟˋ ,中古拼音:duad)六十四卦卦第五十八卦。上下卦皆是由八卦中代表(沼)澤的兌所組成,是故又通稱為「兌為澤」。序卦傳云:兌者,悅也。代表「喜悅」之意。


渙,為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九卦。內卦(下卦)坎、外卦(上卦)巽。因為上卦是代表風的巽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故通稱為「風水渙」。序卦傳:渙者,離散也。有「渙散」的意思。


節,六十四卦中第六十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坎。因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澤的兌卦,所以通稱為「水澤節」。序卦傳:節,止也。有「節止」、「節制」之意。


中孚(「孚」,拼音:fú ,中古拼音:phyo),是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一卦。內卦(下卦)兌、外卦(上卦)巽。因為上卦是代表風的巽卦、下卦是代表澤的兌卦,所以通稱為「風澤中孚」。序卦傳:中孚,中孚,信也。代表「誠信」之意。


小過,是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二卦。內卦(下卦)艮、外卦(上卦)震。因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稱為「雷山小過」。為「稍有過失」之意。


既濟,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內卦(下卦)離、外卦(上卦)坎,因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火的離卦,所以通稱為「水火既濟」。序卦傳云:既濟,定也。有安定之象。


未濟,六十四卦中最後一卦。內卦(下卦)坎、外卦(上卦)離。因為上卦是代表火的離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所以通稱為「火水未濟」。代表「事未成」之意。

 

易經六十四卦構成表

 

資料來源:wikipedia

Facebook 讚好

 

Copyright © k6desi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VirtualAvenueBanner-->